五行起名字方法
- 来源: 批八字网
- 2023-10-03 03:05:44
在中国文化中,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按照这个原理,“相生”意味着相互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克”即互相排斥、互相克制、互不相容。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等。
五行学说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科学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民众生活,例如起名这样的事情也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五行学说理论日臻完善及推广,很早人们就开始以此来作为命名一种的理论依据。
最初,人们发现运用五行学说的相生关系来代表父子之间的关系,更显得有序和符合道理。于是,唐朝命名就采用了五行相生的顺序,起带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宇为名,按家人长幼顺序代代相承,例如:唐朝人毕构,6岁能作诗文,20岁就考中了进士,做官也有政绩,《唐书》上都有他的传,他一家的名字就是用五行学说来起的。毕构的名字是木字旁.他的儿子名叫毕炕,用的是火字旁,他的孙子叫毕增,用的土字旁。
五行起名
如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是运用五行学说起名,朱熹的父亲名叫朱松,名字用木宇旁,朱熹的名带四点,其五行并非是水而是火,因为4数对应天干丁,朱熹的儿子叫朱在,“在”中内有土字旁。一家三代,木生火,火生土,次序井然。
人们用五行相生这种方式命名,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一种世代相传子孙不绝的理念,是中国式智慧的一种反映。运用五行相生来起名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罕见.而且大多数是发生在社会上层人士家里。对于一般人来说,其所处的低下卑微的社会地位,不像社会上层人士那种生生不息,子孙绵延的愿望那么强烈,他们更多的是从现实出发,祈求能够改变自己或后擎的命运。因此,他们则更加重视自身或子辈的五行察气如何,根据阴阳五行学说,通过命名来达到一种弥补,使自身或子孙身上的五行趋向平衡中和状态。
运用五行学说来考虑人的五行之气,并根据人所察赋五行的情况来命名,正是借助中国理学家们的理论,发展而成以生辰八字命名的方式。
从广义信息理论上讲,一个人出生时所察赋的时空信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影响力的,这种影响力的综合效用就是一个人的先天条件。有的读者会说:这不就是说的“生辰八字”吗?中国人,在古代以十天干、十二地支表示年月日时的概念,“生辰八字”就是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排列组合的时间信息,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如庚辰年、已卯月、甲子日、乙丑时,就称为“八字”。生辰八字代表了人所察赋的宇宙自然信息。按天干与五行相配的理论讲,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按地支与五行相配的理论讲,寅、卯属木;巳、午属火;巾、酉属盆;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八字-五行-宇宙自然信息-起名,正体现出先贤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起名时,采用四柱原理五行命名法,是许多父母给子女起名的常用方法,例如武术大侠霍元甲,人口学的先行者、北大前任校长马寅初等皆是按五行法起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