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常命富贵铜镜代,各朝代还有哪些镜子种类

  • 来源: 批八字网
  • 2023-05-11 19:33:32

在农村买到一古代铜镜,不知具体年代,花纹精美,价值大约多少?

中国古代铜镜铸制精良、形态美观、纹饰华丽,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在收藏市场上始终受人瞩目。

齐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铜镜出现,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最初,铜镜是作为日用品供梳妆打扮用的,后又有了辟邪的用途。

中国铜镜自出现以后,就不断发展,并在不同时代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早期阶段,也就是齐家文化到商至西周时期,这时期的铜镜均为圆形,纹饰以几何图形和素镜为主,镜身较薄。

铜镜的发展与流行阶段,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期间铜镜多为圆形,同时出现了方形。

纹饰有素镜、山字纹、动物纹和植物纹等,铜质显红色。铜镜的繁荣时期在汉代,因此铜镜是汉代铜铸品中出土最多的。

这时期的铜镜出现了铭文,一般以内区为纹、外区为铭。纹饰较多,有草叶纹、星云纹、瑞兽纹等。

铭文为纪年和宣传铭等,铜质多为银灰色。中国铜镜的高度发展时期是在唐代,这时期铜镜在造型上复杂多样,题材更是丰富多彩,有瑞兽葡萄镜、神仙故事镜等。

另外,这时期还出现了贴金贴银等特种工艺镜,铜质为银白色。 铜镜发展的后期,主要在宋金至清代。

这时期铜镜自成体系,镜形有长方形等形状,并有了带柄镜。其纹饰丰富,像宋金时的故事镜、金代的双鱼镜、明朝时的多宝镜及清代的喜字镜等。

铜质上,宋和金为黄中带红,元为黄铜,明为黄中闪白,清代则为现在的黄铜。 铜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丰富,作为精美的古代艺术品,在国内外很受重视,国家和个人也都有收藏,目前国内收藏中国古代铜镜在百面以上的不在少数。

因为爱好者多,收藏者多,铜镜在收藏市场上就更加光彩照人,受人瞩目。早期铜镜,个人收藏不易。

齐家文化时期的铜镜现发现有2面,殷代发现了6面,西周至春秋初始也不过几十面。这些时期的铜镜目前基本是馆藏,国外也有收藏。

业内人士告诉笔者,汉及唐代的铜镜是收藏者关注的重点,市场出现即被识者接触,价格不固定。 两年前,藏友收藏到一面唐瑞兽莲花镜,直径12厘米。

不久在一收藏杂志上出现,在半年的时间里,便收到各地藏友来函,除了探讨收藏经验,也提出收藏愿望,价格从600元到8000元不等,相差很大,但大多在2000元至3000元左右。从海外一收藏资料看,15厘米以下的铜镜,价格在400美元至2500美元之间。

宋金铜镜,过去不被收藏者看好,现在,随着收藏爱好者的增多和人们对这一时期铜镜价值的认识,市场早已趋好,过去几十元一面,现在已成倍增长。这时期的铜镜,以工艺好、纹饰好的最具有收藏价值。

有一六角葵花型青铜镜,印有“湖州青石家念二叔照子”字样(详见附

古代亦称“铜鉴”“照子”。

古代用以照面饰容的用具。青铜铸造,一般作圆形,镜面磨光发亮,背面中央多设钮,在钮周围常铸各种花纹和铭文。

铜镜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镜面、镜背、镜钮、钮座、内区、中区、外区、边缘、圈带、铭带、镜铭、主题纹饰等。 镜面:是指铜镜的正面光亮可以照容的部分,铜镜镜面有平面、微凸面以及色黄、色白的区别。

镜背:是指铜镜的背面,铜镜的花纹图案通常都装饰在背面,它是铜镜艺术风格最显著的部分。 镜钮:是指居于镜背中央,有孔,用作系带,便于手持或将铜镜固定于镜台的部分,有桥形、乳滴形、兽形等形状。

钮座:是指紧连在镜钮的装饰部分,常见的钮座有素圆钮座、连珠钮座、花瓣钮座等。 内区:是指靠近钮座装饰花纹图案的区域。

中区:是指内区外围靠近内区装饰花纹图案的区域。 外区:是指中区外围靠近中区装饰花纹图案的区域(也有的铜镜并不明显划分纹饰)。

边缘:是指镜背的最边缘部分,不同的铜镜边缘部分货款或窄。 圈带:是指在边缘部分装饰的花纹图案。

铭带:是指铜镜背面铸有文字的部分。 镜铭:是指在镜背最铸的文字。

主体纹饰:是指在铜镜背所铸的主要花纹图案,其它纹饰一般是主体纹饰的延伸扩展,作为主题纹饰的衬托。 铜镜在我国起源久远。

根据考古发掘,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就出土有距今 4000 多年的铜镜。 从齐家文化经过商至西周,铜镜皆为圆形,镜身较薄,钮多为拱形,镜背已有简单的花纹,形体小,铸造量少,制作粗陋,始终处於原始状态。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铜镜铸造业迅速发展时期。春秋时期铜镜铸造数量有所增加,在河南、山东、山西、辽宁、湖南等地都有发现,主要仍为小型素面镜,制作粗糙,出现的少量花纹,仍显出稚拙,未脱离原始状态。

铜镜源流 殷商时代出土的铜镜至今发现的只有五面,一面镜背有弓形钮,饰以席纹和鳞纹图案。另四面均为圆形,镜背有拱形环钮,且分别装饰以叶脉或多圈凸弦纹,镜成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

此时铜镜纹饰具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也见于同时出土的其它器物上。

如铜镜上的弦纹、乳钉纹,也常见于殷代的铜镜。 西周铜镜迄今发现的有十五面,均为圆形。

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橄榄形、弓形、半杯形、长方形等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纹镜、鸟兽纹镜三类。

西周时期以素镜为主。这一时期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新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铜镜盛行发展时代。战国铜镜的特点是:形体轻巧,纹饰精致,线条流畅,一扫前期铜镜幼稚朴拙的风格,展现出青铜工艺的新面貌。

此时铜镜多为圆形。纹饰表现手法多样,有浅浮雕、高浮雕、金银错、嵌石、彩绘等。

图案多采用地纹衬映主纹手法,主纹地纹相映成趣。 图案显得完善而和谐。

根据春秋战国铜镜的主题纹饰图案划分类型。共分为如下几类: 1、素镜类:全素镜、弦纹素镜、宽弦纹素镜。

2、纯地纹镜类:羽状地文镜、云雷地纹镜。 3、花叶镜类:叶文镜、花瓣镜、花叶镜。

4、山字镜类: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 5、菱文镜类:折叠式菱纹镜、连贯式菱纹镜。

6、禽兽纹镜类:兽纹镜、凤鸟镜、禽兽纹镜。 7、蟠螭纹镜。

西汉铜镜在制作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发展。西汉初期至武帝时期,铜镜逐渐厚重,纽多作半球形,或作柿蒂形。

图案布局和纹路也有新的变化,出现了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的四分法布局形式,主纹突出,地纹逐渐消失。 主题纹饰素朴,图案结构简单,改变了战国时期那种严谨的细密风格。

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规矩镜成为最精美的类型,纹饰以四神为主,图案有四神、动物、禽鸟及群邪、羽人之类,活泼生动。纹饰布局突破了“心对称”古样设计,出现了“轴对称”式新风格。

此外,“透光镜”的出现,也给汉代铭文镜带来极大光彩。 所谓透光镜,是指将镜面对着日光或其它光源时,与镜面相对的墙壁上能映像出镜背文饰或铭文的字样的铜镜。

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大致有下列15类: 1、蟠螭纹镜类:缠绕式蟠螭纹镜、间隔式蟠螭纹镜、规矩式蟠螭纹镜。 2、蟠虺纹镜类:方格四虺镜、连弧蟠虺纹镜。

3、草叶纹镜类:四乳草叶纹镜、规矩草叶纹镜。 4、星云镜类。

5、连弧纹铭文镜。 6、重圈铭文镜。

7、四乳禽兽纹镜。 8、规矩纹镜类:四神规矩镜、鸟兽纹规矩镜、几何纹规矩镜,简化规矩镜。

9、多乳禽兽纹镜。 10、连弧纹镜。

11、变形四叶纹镜。 12、神兽镜类:重列式兽镜、环绕式神兽镜。

13、画像镜类:历史人物画像镜、神人车马画像镜、四神、禽鸟画像镜。 14、夔凤纹镜 15、龙虎纹镜类;龙虎对峙镜、盘龙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我国的铜镜制造业进入中衰期。这个时期风格仍沿袭汉镜,以三角缘神兽镜最为流行。

铜镜纹饰常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此外,还出现了佛像图纹,这也是该时期铜镜的一个显著特点。

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十分繁荣昌盛的时代。 它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割据,而又复统一;它吸收了四夷兄弟民族的文化,而融汇一体。

铜镜工艺有强烈的时代感,它同整个文。

以前不都是铜镜吗

提起镜子,我们对它是再熟悉不过了。

可对镜子的产生发展过程,也许你还不太清楚呢? 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镜子了,但那时用的是青铜镜。将青铜铸成圆盘打磨得又平整又光洁,可照出的人影,但并不明亮,而且还会生锈,必须经常磨光。

不过在没有玻璃镜子的时代还只能用它。 在300多年前,玻璃镜子在威尼斯问世了。

将亮闪闪的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态金属。

它能够溶解锡,变成粘稠的银白色液体,紧紧地贴在玻璃板上。玻璃镜比青铜镜前进了一大步,很受欢迎,因此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像海潮一般涌向威尼斯竞相购买。

当时的威尼斯为了赚钱,把镜子工场集中到穆拉诺岛上,四周设岗加哨,严密地封锁起来。后来法国政府用重金收买了四名威尼斯镜子工匠,将它们秘密偷渡出国境。

从此,水银玻璃的奥秘才公开出来,它的身价也就不那么高贵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因为水银有毒,所以我们用的镜子背面发亮的东西已不是水银了,那是薄薄的一层银,这一层银不是涂上去的,也不用电镀,它是靠银镜反应镀上去的,在硝酸银的氨水溶液里加进葡萄糖水,葡萄糖把银离子还原成银微粒,沉积在玻璃上做成银镜,最后再刷上一层漆就行了。

这种方法又落后于时代了。 近年来,百货商店里也有不少镜子背面是镀铝的。

铝是银白色亮闪闪的金属,比银便宜得多。制造铝镜,是在真空中使铝蒸发,铝蒸气凝结在玻璃面上,成为一层薄薄的铝膜,光彩照人。

这种铝镜价廉物美,很有前途。 以后的镜子将如何演变,我们将拭目以待。

各朝代还有哪些镜子种类

各朝代还模拟铜镜,仿制出其他质料的镜子:周穆王命匠人用宝石磨制“巩镜”,秦朝有“金镜”,汉朝有“铁镜”,晋朝有“银华镜”,南北朝有“玉镜”、“石镜”…… 《南史•江淹传》记载:“时襄阳人开古冢,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

玉镜 即用玉石雕磨的镜子。 “玉镜”又引申为平静明澈的水面。

见宋代和尚道潜《参寥子集•秋日西湖》之一:“飞来双鹭落寒汀,秋水无痕玉镜清。”唐代徐坚《初学记》记述:“神灵滋,百宝用,则珠玑镜也。”

玑镜,即用文珠作镜。宋均《注》:“文珠有光可为镜。”

“玑镜” 一词又作为赞美别人的鉴识能力,犹言 明镜。 北周庾信《神道碑》赞道:“器宇淹旷,风神透远,玑镜照林,山河容纳。”

古代还有石镜,即用某种石头磨制的镜子。南朝梁国任昉《述异记》说:“武都大夫化为女子……蜀王娶以为妻,无几病故,遂葬于成都郊区,以石镜一枚,长二丈, 高五尺,同葬之。”

这偌大的石镜竟然成了殉葬品,不知埋在成都何处。 说起大镜,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丈高穿衣镜。

《东宫旧事》写道:“皇太子纳妃,有著衣大镜。”庾信在他的《镜赋》中也提到穿衣镜:“梳头新罢照著衣。”

只是不知道 这“著衣镜”是何形体?用何材料?怎么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