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为何说容貌是识人的第一凭证?

  • 来源: 批八字网
  • 2023-08-21 12:56:10

容貌举止,人之显美显恶,必著于外者。

此语出自民国时期的相学大师邵祖平,其意指,容貌举止,是将人们内心的善恶显著地表现出来的东西。有关此类的言论在宋朝时也曾出现,当时的著名诗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解释原因:“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人不读书,脸上就有了俗气,气质不如从前了,连“面目”都不如从前俊秀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这个道理。

晚清大臣曾国藩就是一个相面的高手。有一天,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给他们分派职务。曾国藩见过这三人后说:“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谨慎,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大有作为,应予重用。”

李鸿章很是惊奇,问:“大人何以看出来的呢?”曾国藩笑着说:“我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可见是一小心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只需踏开创精神和机敏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就左顾右盼,神色不端,可见是个阳奉阴违,机巧狡诈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气宇轩昂,目光凛然,大将之才,将来成就不在你我之下。”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并官至台湾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

所以,我们把容貌当成识人的一个重要凭证。看到一个人的五官长相、行为举止和整体气质,多少都能推断出他的职业、身份,甚至脾气性格。赵本山小品《卖拐》中有一句台词:“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就是典型的通过人的体态及容貌特征判断职业特点的例子。

不过,在中国相术中,“容”与“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容”指人的整个身体和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神态,“貌”则是指从脑门到下巴之间的整个面部。通过容貌识人,多要看整体的搭配是否匀称与协调,若是搭配极为突兀,多为不佳。

1.依“容”识人

依“容”识人可总括为“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

(1)人的双腿过长往往反映此人命运不佳,或者将疲于奔命;

(2)人走起路来总是如同身负重物一般,多为沉稳、慎重之人,此类人往往在生活中能够受到赏识;

(3)人走起路来如鼠辈,步子零散而急促,眼睛左右顾盼、目光闪烁,则多半属于贪财好利之徒;

(4)龟背蛇腰者,多半富有心机、心奸歹毒;

(5)行走时步伐极快、脚跟却不着地者,多半内心虚荣,但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

(6)走起路来腰腿扭摆如柳者,多半淫而好色,举止轻浮无常。

2.依“貌”识人 崽

脸形是貌的整体结构,在识人时,人的五官为最要,貌判总括“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1)眼不深蕴面难清爽,目斜者多心机深不可测,为人奸诈;

(2)鼻梁不正或鼻头歪斜者往往多半命运坎坷,少寿多灾;

(3)嘴歪者为人顽劣,喜好道人长短,嘴正而阔者多为有福之相;

(4)牙细小圆润利者多半能言善辩,适合向外发展;

(5)两眼秀长,直至深入头发髻角者多公正严明,适合掌管司法;

(6)秃发谢顶,令头面相接者,多半心思缜密,爱好算计。

3.依“身”识人

容貌的另一方面,则是指个人在整体看来给人留下的印象,具体而言可依据五行之别分为以下几种:

(1)金型人。此类人一般较为消瘦,骨态较疏漏,关节突出,头、肩、腹、手、脚都较小。面部多偏方形,肤色较白。此类人个性较强,心急易躁,遇事多能当机立断,为人富有威严。

(2)木型人。多指身材挺直瘦长者,此类人头小、背较宽、手足小,皮肤略呈现青色,多属于任劳任怨的类型;

(3)水型人。此类人肩小腰腹大,喜欢运动,走路时身体易于摇晃,手足较大,腰身靠下且较长,皮肤较黑,身体较弱,易于随波逐流,缺乏自强精神与自制力。

(4)火型人。多半面尖头小、肩部与背部较宽,身体强壮,不过手足较小,皮肤偏红,为人性格暴躁,易于变化,虽然不重钱财,但是总是不讲信用,虽然在看问题时较为全面,但缺乏一定的耐力与勇气。

(5)土型人。此类人肩背宽厚,腹部肉较多,四肢匀称,脸圆头大,皮肤较黄。多半属于性情温和之人,一生中规中矩,不乐于玩弄权势。

当然,要快速识别他人,关键还要动静结合,通过容颜、日常作为来识别他们的本性,然后才能对个人的品性、为人进行准确的判断。

以容貌识人难免犯主观主义错误,在中国历史上,商代的伊尹、春秋时的晏婴都其貌不扬,甚或可以称得上是丑陋,但他们却雄才大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而在看他人的容貌时,我们不应过于在意外在的形象,而要着重考察对方的内心,风度和气质,以及他过去的办事经历,由此形成对这个人较为全面和客观的看法。随着观人经验的增加,这些会慢慢变成我们的识人智慧,否则你的结论将会“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