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对别人的称呼反映出你的涵养

  • 来源: 批八字网
  • 2023-08-22 10:41:02

毋不敬,严若思,安定辞,安民哉。——《礼记·曲礼》

此句意指君子是不会有不恭敬的样子的,他们严肃的样子好像随时随地都在思考。说出的话有条理,符合逻辑,说话的节奏也是不疾不徐让人感到安定,用词和称呼没有不恰当的地方,这样的人说话才能使民众安心。

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古代对君子的认知,大致认为君子不是浪子,他们认真、严肃、有教养,因此,他们的一板一眼和循规蹈矩使得他们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涵养的群体,由此可知,古人对于称呼的重视,已经不止将它写在识人心得当中了,而是作为日常生活必须要了解的常识写入了古代学子必读的四书五经中。

在现代生活中,被称为君子也是一个人所能收获的最大的赞美,无关财富、地位,只从个人涵养来说,即是如此。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在称呼这个问题上都比较关注,对人称呼的好坏直接关系一个人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等方面,甚至在社交生活中,称呼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在他的人际圈子里所占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你我他都是代词,而当我们想要给代词中加进一些温情色彩的感觉时,“您”就应运而生了。“您”作为一个敬称,上面是你,下面是心,也就是心上有你,你在我心上的意思,这样的称呼,在与人交流时,不仅能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同时更能令人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工作交流中,我们也必须要明确一些与人交流时的特定称呼,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从他人对自己的称呼中,便可以看出对方的涵养与彼此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

1.以尊称称呼他人

纵观几千年的华夏历史,不管社会怎么变迁,有几点礼节是永远没有改变的,举例来说,对于我们的长辈一般都要用“您”来称呼,服务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对顾客使用“请”、“您”等称呼也是一大基本的行规。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是一样,有涵养者往往会称呼长者为“老大爷”、“老人家”,而不礼貌者则会以“老头”一类的称呼。

2.以全名称呼对方

一般而言,使用全称称呼的有两种,一种为两人之间特别熟悉,在有正事要商量时,便会拉出此类称呼;一类则是并不熟悉的同辈之间,习惯以全称来称呼对方。这种全称式叫法往往会令人产生凝重与陌生之意。

3.不带姓氏的称呼

此类称呼多半源于两人比较熟悉,或者在相识之后期望拉近两者之间关系时使用,使用这种称呼者一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相识度,但很可能并未到达亲密无间的地步。

4.使用昵称称呼对方

比如情人之间常说的“小笨蛋”、“大傻瓜”一类的称呼,此类称呼往往出现于关系亲密的朋友、情人或家人之间,因为两人必须要有一定的亲昵度,才能从容使用此类称呼。不过,若是有刚初识不久的人以此类称呼叫你的话,只有两种可能:他期望与你套近乎;此人一贯虚伪。

5.使用陌生性语言

“喂”、“那个人”一类的语言皆属于陌生性语言,一般使用此类称呼的人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也不懂得尊重他人,他们一般乐于以自我为中心,他人一般很难人他们的“法眼”。这种人多半生性傲慢,令人生厌。

由此可见,对他人的称呼除了区别尊卑以外,更能表达与他人之间的感情。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夫妻之间深情款款地互道“老公”、“老婆”之类,举案齐眉,堪称典范。当然,在表述上也有雅俗之分,而这种雅与俗之间的区别,正是表现个人涵养的关键所在。称呼问题学问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人一生往往会变换许多的称呼,从年龄的变化来说,某个刘姓之人少时可能会被称为“小刘”,长大之后被称为“大刘”,年长时则会被称为“刘老”或“老刘”;而职务的升降更是会影响个人的称呼变化。在面对此类称呼变化时,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从礼仪与礼貌出发,适当而恰当地称呼对方,以此来显示自我对他人的尊重与个人的涵养。

精彩推荐